背景:
阅读新闻

明代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

[日期:2015-05-20] 来源:  作者:姜立纲 [字体: ]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 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 
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 - chengyi606 - chengyi606
 
姜立纲楷书《东铭》册,明,姜立纲书,纸本,纵28.7cm,横14.8cm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
 
姜立纲(1444-1499),字廷宪,号东溪,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人。姜立纲一生经历明正统、天顺、成化、弘治五朝,从天顺七年二十岁授中书舍人到弘治四年累官至太仆寺卿,为官数载,一向谦恭谨慎,生活俭朴,过着像一般老百姓人家的日子,故其“位徙清华,布素如寒土;至于周急解纷,视弃金帛若尘土。”所以,深为朝野人士和乡梓戚友所敬重。同时,他很喜爱到各地游历,遇到风景优美的地方,往往流连忘返,这对他的书画艺术造诣与风格的形成,都有一定的影响。何乔遴《名山藏》中,曾有这样的记载:姜立纲尝临湖舍作“皆春”二字,适有操舟过其前,冲涛骇浪,字遂写成风波行舟之势。
姜立纲的书法,《万姓统谱》说他“初学黄蒙(按,字养正,瑞安人)。继法钟王,后自成一家”。擅长楷书,其字体度浑厚,清劲方正,世称台阁体或诰敕体,在天顺、成化、弘治三代,名噪一时。当时,凡内廷制诰、宫殿碑额,大都出于他的手笔。人皆称其书曰“姜字”,在社会上声誉很高,“人得篇纸,争以为法”(《图绘宝鉴》)。明天一阁主人范钦,在《评书·弇州山人稿》中曾谓:“成、弘以来,尚正书,姜立纲端正、凝重,世顾好之,迭明宗习”。由于时人以得到他的书法为一桩荣幸的事,因此赝品也就应运而出。明人话本《醉醒石》书中,就有这样的记述,说在成化之际,某人曾仿姜立纲书体,冒姜立纲名字,进行行骗钱营生。
姜立纲的书法,不但当时国内有名,就在日本同样享有很高名气。据何乔遴《名山藏》所记,日本国门高十三丈,为求匾额,曾遣使来我国,请姜立纲书写。“立纲为书之,其国人每自夸曰: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”,这是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、友好往来史上的一则佳话。此外,在姜立纲的生前身后,他的书法都曾博得很高的品评,这在明人的笔记作品中屡见记载。如项子京《蕉窗九录》曰:“朱孔肠、姜立纲皆椽史笔也,所谓南路体也”。《书画跋》云:“姜自置身金紫,今遗迹在京都,价亦不减希哲(祝枝山)、履言(王宠)。效之者多白衣跻显贵”。《野获编》言:“嘉靖间,吾乡有谈相号木泉者,幼而门役,长而伟议,工书,习姜太仆立纲体。入京师,值世庙西内修醮,因得以书供事斋官,大被宠眷,积官工部左侍郎”。
收藏 推荐 打印 | 录入:cssfj | 阅读: